新闻资讯

热门关键词: 感应加热设备 配套设备 定制感应线圈 预热与焊后热处理设备

完全退火与不完全退火的区别及相关应用

返回列表 来源:未知 发布日期: 2021-06-03
什么是完全退火?
 
完全退火是指,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点以上, 使之完全奥氏体化,然后缓慢冷却,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。
 
目的:细化晶粒,降低硬度,改善切削性能以及消除内力。
 
应用:各种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及合金钢的锻造件及热轧型材。
 
完全退火工序安排在工件锻轧之后,切削加工之前进行;主要消除锻后组织不均匀性,降低硬度,为后续加工和热处理准备。
 
完全退火需要注意的事项:低碳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,硬度太低,切削性能反而不好,一般用正火。
 
什么是不完全退火?
 
不完全退火是指,将钢加热至Ac1 ~ Ac3(亚共析钢)或Ac1 ~ Accm (过共析钢)之间,保温后缓慢冷却,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。
由于加热到两相区温度,组织没有完全奥氏体化,仅使珠光体发生相变重结晶转变为奥氏体,因此基本上不改变形态及分布。
 
目的:降低硬度,改善切削性能以及消除内力。
 
应用:亚共析钢锻件的锻造工艺正常,原始组织中的铁素体已均匀、细小,只是珠光体的片间距小、内应力较大,通过不完全退火,使珠光体的片间距增大,使硬度有所降低,内应力有所减小。
不完全退火加热温度较完全退火低,工艺周期也较短,消耗热能较少,可降低成本,提高生产效率,因此,对锻造工艺正常的亚共析钢锻件,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。
 
完全退火与不完全退火的定义有差异性,主要目的与应用也不相同,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择。

新闻资讯

咨询热线

0512-52137966